PTFE/Cu材料粒子流冲击带壳装药的仿真研究
采用光滑粒子-有限元耦合(SPH-FEM)方法对PTFE/Cu材料形成粒子流冲击带壳装药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SPH-FEM方法,可以有效模拟PTFE/Cu材料药型罩在爆轰波的作用下形成飞散的粒子流并侵彻带壳装药的过程;不同性能的PTFE/Cu粒子流冲击带壳装药会产生基本未反应、燃烧、爆炸等现象;根据改进的HELD驻点压力引起带壳炸药起爆的临界条件,计算得到面板、炸药、背板厚度分别为2 mm、4 mm、2 mm的带壳装药的起爆下阈值为20.905 mm3/μs2,起爆上阈值为22.585 mm3/μs2。
爆炸作用下舰载导弹战斗部的安全性分析
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舱室和舰载战斗部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起爆位置下舰载战斗部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袭导弹战斗部在其相邻舱室爆炸时,产生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两种:起爆位置距离防护装甲较近时,爆炸冲击波形成的高压易使得与其相邻舱壁发生碎甲现象,产生较大的冲塞破口;起爆位置位于舱室中间时,舱室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发生解体,舱壁沿各个方向飞散;来袭反舰导弹战斗部头部与防护装甲距离为15 cm时为殉爆舰载导弹的最小安全距离。
提拉缸式发射装置水下发射内弹道仿真研究
传统潜艇使用的有动力鱼雷发射装置结构复杂,体积、重量大,不适用于UUV等小型水下平台使用。本文提出适用于小型水下平台的提拉式有动力鱼雷发射方案,以火药为发射能源,采用两段式燃烧方案控制气缸压力。为了验证该方案原理可行性,建立了鱼雷发射管三维旋转对称流场模型与气缸热力学模型,综合采用MATLAB与FLUENNT对内弹道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满足UUV水下发射鱼雷的要求。
新型远程制导炸弹攻击区影响因素研究
为分析影响新型远程制导炸弹攻击区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制导炸弹的动力学模型和相对侧风的空气动力模型,将三维比例导引律分解为纵向平面和侧向平面的二维平面比例导引律,采用黄金分割法求解了制导炸弹攻击区,仿真分析了导引头启控点处炸弹的速度、弹道倾角、高度以及不同方向侧风对攻击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导炸弹攻击区的远界与导引头启控点处炸弹的速度、弹道倾角、高度正相关;但当弹道倾角大于零时,增大弹道倾角对攻击区影响较小;侧风对攻击区的偏移和攻击区的边界影响相对较小。
固体推进剂微推进器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固体推进剂微推进器的结构类型、点火装置、材料选择、推进剂配方、测试系统等,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硼的质量热值和体积热值大,是火箭冲压发动机固体推进剂的首选燃料。分析含硼推进剂作为微推进器的能量单元,研究其性能规律及改进措施,将为含硼推进剂配方优化和微推进器结构尺寸优化指明方向。
轻质抗侵彻材料及结构研究现状
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了目前在抗侵彻领域展现出较大优势的轻质材料及其抗侵彻机理,介绍了利用相关材料组成的抗侵彻复合结构及相应吸能机理;最后给出个人关于抗侵彻研究的一些思考。
末制导炮弹塑料弹带强度研究
建立了用于计算大口径末制导炮弹滑动式塑料弹带强度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小口径模拟弹试验验证计算理论和弹带强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得到了强度与弹带结构尺寸之间的函数关系。
曲率半径对爆炸复合侵彻体性能的影响
爆炸复合侵彻体;曲率半径;毁伤效应;数值模拟
转管炮身管组内倾角对炮口扰动的影响分析
转管炮;炮口扰动;内倾角;动力学仿真
热强钛合金管形件壳体的锻造成形试验研究
热强钛合金;管形件;壳体;锻造;热处理
变体技术在兵器设计上的应用
变体技术;导弹;作战效能;跨介质航行器
地面无人作战平台“作战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人平台;侦察;排雷;数据传输
基于单兵智能武器系统的可穿戴装备发展趋势与设计构思
低面密度射流;剩余速度;起爆判定
射流剩余速度在冲击起爆判定中的应用
低面密度射流;剩余速度;起爆判定
起爆点数量对侧向环形聚能装药侵彻能力的影响
ASC;射流偏斜;起爆点数量;试验研究
玻璃射流对带壳装药冲击起爆的数值模拟
玻璃射流;带壳装药;起爆阀值;穿而不爆
高斯曲线药型罩起爆方式研究
聚能装药;高斯曲线;药型罩壁厚;射流
坦克炮弹药无壳化技术应用
弹药;抛壳可靠性;传统药筒;可燃药筒;无壳化;供输弹系统
复合药型罩射流侵彻钢靶的影响参数研究
聚能射流;侵彻;复合药型罩;影响参数
预制破片的形状对破片飞散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EFP;预制破片;数值模拟